生态改善群众涨腰包不瘦 通辽市一举双赢
- 米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昭玲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谢冰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曹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欧阳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奋涛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先生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万芳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万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管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通辽市针对部分草牧场沙化、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有些地区失去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实际,2008年提出了利用8年时间,大力实施收缩转移战略的重大举措。主要是对生态恶化和脆弱地区产业布局、人口布局、生态保护和建设布局进行调整,适度收缩农牧业生产活动,妥善搬迁转移农牧民,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围封禁牧、封禁保护,使生态植被自然修复。3年来,通辽市各级干部把收缩转移战略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广大群众安身立命的绿色革命,重点围绕沙化、退化草牧场围封禁牧400万亩,围绕高大起伏、集中连片的沙带和及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封禁保护450万亩,突出保护优先,禁止人为破坏,促进生态自我修复。目前,这些收缩转移项目区林草植被盖度达到80%以上,与三年前相比提高了20个百分点。今年8月,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调研组和生态调研组实地调研后,对通辽市的生态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草绿了、树多了、没有滥放的牛羊。
二是重点向城镇和二、三产业搬迁转移,农牧民生产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扎鲁特旗罕山林场186户职工走出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的大山,欢天喜地的搬进了鲁北镇移民小区,住上了宽敞明亮、设施配套的楼房,一步到位变成了城镇居民。在腰包不瘦来源上,旗政府小本分给每户1间创业就业商品房,可自主经营,也可出租**;为每户安排1名公益林管护员,同时对职工的草牧场及时兑现退牧补贴,每户年腰包不瘦很过了当地居民平均水平。
在生活保护上,职工子女小本进入教育园区上学,对职工养老保险给予补贴,对困难家庭给予低保补助,支持了职工无后顾之忧。市委、政府把提高搬迁转移农牧民生活质量和腰包不瘦水平作为收缩转移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象罕山搬迁移民小区一样,先后建设了科左后旗大青沟移民小区、科左中旗珠日河民俗新村、霍林郭勒市浑迪音移民小区等重点工程,搬迁转移农牧民840户、4650人,从根本上实现了减少农牧民、富裕农牧民,转出一个点、封禁一大片的和谐发展目标。
三是转变生态脆弱地区农牧民生产经营方式,实现了生态改善与农牧民增收双赢。加快转变拱坨子种杂粮杂豆等广种薄收方式,引导和鼓励农牧民退耕还林、退牧还草66万亩,既改变了农牧民种一坡、收一车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又促进了植被自然修复、集中恢复。
小编点评:大力引草入田,以种促养,发展草基农业,建设饲草料基地面积82万亩,特别是青贮玉米面积和产量实现翻番,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向粮食、经济和牧草三元结构转变。强力实施压羊增牛,禁牧舍饲,促进畜牧业与生态互利双赢。库伦旗芒汗苏木和额勒顺镇实施季节性禁牧,羊存栏由原来的20多万只压减到6300只,牛存栏由3万头增加到9万头,林草植被盖度由20%以下提高到85%,农牧民人均纯腰包不瘦由200**增加到440**,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脱贫涨腰包不瘦之路。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对国外餐饮巨头商圈策略的有益借鉴 下一篇:连锁餐饮企业在餐饮业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