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的重庆火锅来龙去脉
- 红斯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文贤启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朱生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想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天浩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任天浩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简比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钰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兴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子兴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左达吉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肖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武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家庆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我们可知林洪早是在游福建武夷山时,访问法号称止止的道士,从道士那里学到当时道家火锅—拔霞供的烹饪方法,并吃到涮兔肉火锅的。要回答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吃火锅这个问题,就得找出什么时候有火锅。有了火锅,自然就有吃火锅的人了。但是,要准确的说明什么时代有火锅,尚有困难。不过,有下列记载 可供研究。
一是“锥头”,多认为是古代炊器中的暖锅,据《中国陶瓷史》介绍,锥斗“常与开关如钵、胎壁较厚、口缘安有对称的半环形双鼻的大旺盆共存,说明锥头被搁置旺盆之中,盆中加放炭旺即可用来湿食,应当是当时“暖锅”的模仿。。这种锥斗,已有东汉中晚期窑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实物。其实物图片,我们可以从杜松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小辞典》看到。图片所见,这个锥斗器身作盆形,下有三足,附长柄,柄端作兽头形。
上面说的是东汉已有的锥斗。虽然《中国陶瓷史》的作者认为“应是当时”暖锅“的模仿。但我们不能以此就**锥斗就是火锅。原因在于,西汉元康时也有锥斗。那种锥头,就只能称之为温器,热一热食物用的。宋大观时王黼等撰写的《宣和博古图》,说的锥斗乃是“盛 羹涪之具”。清代冯云鹏撰《金石索》,还画有汉元康锥斗的图样,与火锅相距甚远。
二是铜 。北齐时魏收写过一部《后魏书》(也称《魏书》)据《中文大辞典》引《魏书?獠传》载,铜 这种炊器很有可能是类似的火锅。《獠传》言“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 。既薄且轻,易于熟食,”如果这种“铜 ”可以认为是火锅的炊器的话,《魏书》所说的“獠”,当指湖北与四川交界一带,即是说,这一带居民在南北朝时已吃火锅了。
推测是不能代替历史的。锥斗和铜 都没有材料可以证明它系烫涮而食之具。而烫涮而食,正是火锅区别于别的菜肴和饮食方法的重要特征。比较能证明古代火锅确系烫涮而食的有这么几个材料。
一是《中国烹饪》1984年11期所载董治的《火锅古今谈》文,言辽代初期已有涮肉火锅。文中说:“不久前,于内蒙古昭乌达蒙敖汉 旗出土壁画墓中的壁画,据考证,为辽代初期的涮肉火锅。壁画中三个契丹人于穷驴之中,围着火锅,席地而坐,有的用毛利箸在锅中涮食羊肉。火锅的前面放着一张方桌,上面陈放着盛配料的两个盘子,还有两盏酒杯,桌的右侧备有大酒瓶,左侧用的铁筒,盛以满满的羊肉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很为宝贵的历史佐证,为研究火锅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形象依据。
辽代初,按纪年当为公元938年(一说947年),这比宋林洪在《山家清供》所记的“拔霞供“要早得多。林洪身世虽无史可稽,但从他在《山家清供》书中所记载的馔肴历史看,当为南宋时人,南宋始于公元1127年,止于1279年。即便是从1127年算起,也较辽初晚189年。
另一则史料就是“拔霞供“了。林洪说:“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疱人可制。师云:山间只用薄批,酒 、酱、椒料活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入汤摆熟,啖之乃随意各以汁供。因其用法。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越五六年,来京师,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杨勋家嗜古学而清苦者,宜此山家之趣。因诗之“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末云“醉忆山中味,都忘贵客来”。猪、羊皆可。《本草》云:兔肉补中益气,不可同鸡食。
小编点评
武夷山,道书称之为第五六洞天,《庄子?人间世》谓“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个“止子”,便是聚集的意思,言吉祥之所集者。止止作为法号,当是此意。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吃火锅所需时间长 能助长快乐 下一篇:赵本山摆火锅宴请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