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亟待走出困境
- 陈范彤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微信聊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勾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德会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慧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2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 3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茂刚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草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傅先生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叶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中国肉牛业是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十一五”的这几年,我国肉牛生产平稳发展,各主产区出栏年均增幅大约在4%左右。但由于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肉牛生产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产不足需的状况,屠宰加工企业普遍出现“肉荒”。据统计,2009年我国鲜冻牛肉的出口量为13395.34吨,比2006年减少104.91%;进口量为14158.44吨,比2006年增长1119.7%。
肉牛喂养也出现了新状况。到2008年,各省市肉牛存栏量下降到1.06亿头;到2009年,我国鲜冻牛肉的净出口额达到四年中值。下滑的原因是养牛效益低下。有调查显示,我国肉牛喂养业的净腰包不瘦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十五”期间的头两年,每头肉牛平均在80**左右,2003年急剧下降到200多元,2004年又回升到843元,2005年不到60**。从今年上半年各地畜牧部门的统计看,农户喂养一头育肥牛在五六百元。腰包不瘦的大幅度递减,成为肉牛喂养业发展迟滞的关键。
肉牛喂养走进死胡同
肉牛市场需求旺盛,成本迅猛增加,但肉牛销售价格低迷。2009年,我国牛肉价格值出现在春节前夕,市场价达到每公斤29.2元,比上年同期涨1.6元,比上年价格降0.3元,之后的10个月始终保持在27~28元。这样的价格,只有部分基础母牛存栏数在30~50头以上的规模化喂养企业处于创收状态,多数规模化喂养企业还是亏损。由于地域分布的特点,平原地带的肉牛喂养模式多采用全舍饲喂养,来源主要依赖秸秆和精料。由于近年来价格上涨,加大了喂养成本。还有一个成本来自牛源紧缺。目前,我国肉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然相对独立,资源整合度不高,母牛喂养缺乏产业链上下游的支持,生产材料的购买、冻精品种的选择以及犊牛、架子牛的销售没有形成效果稳定的供应链条,加之市场的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很难控制成本,母牛喂养难以,使得生产上出现“牛荒”。
要把肉牛产业扶起来
这一切表明了目前我国肉牛产业化经营严重滞后,产加销严重脱节。目前,我国肉牛主产区主要肉牛饲养模式是“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这是符合目前国情的饲养模式。但在这一模式下如何强化产业化经营,亟待破题。与国外产业化程度很高的肉牛业相比,我国肉牛业的经营在饲养水平、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抗市场风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因此,提高我国肉牛业的产业化经营程度,走一条集生产、肉牛喂养、屠宰、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将我国肉牛业带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小编点评:目前的肉牛产业是“给点儿效益就灿烂”。效益来源在于两个途径,一是政策扶持,二是产业化开发。“十二五”期间,肉牛产业要实现突破式发展,应该通过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切实引导并鼓励发展肉牛产业化经营。要设立肉牛大县扶持政策,提升产区政府发展母牛生产和规模喂养的积很性。加大对规模化母牛喂养的信贷扶持,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肉牛行业。引导发展专职合作组织,提升企业的带动能力,扶持起一批致力于牛源基地建设的企业。对肉牛良种工程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加速推进品种的选育及开发利用。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下一篇:山区养牛要向管理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