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叫卖200年前古川菜
- 辉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辉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周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顾嘉乐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刁先生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宁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嘻嘻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如来蒟酱兔中间那个字读ju。蒟酱,又叫蒌叶。木质藤本,产在热带,果实像桑葚,有辣味,可吃,可制酱。顾名思义,这道菜就是用这种酱腌制的兔子,味道咸鲜。蓝勇说,这道菜流行于晋唐,《蜀都赋》里有记载。当时的有钱人和文人喜欢用这道菜下酒。
年前,32岁的蓝勇就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享受政府津贴,到今天著作丰硕。他在西南大学当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的同时,还兼任四川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三峡学院四所大学教授。现在,他突然要开餐馆了,而且是开古川菜餐馆。
蓝勇,又称蓝教授,再过几天还可以叫蓝老板,因为他的古川菜餐馆就要开张了。
蓝勇的餐馆位于渝中区湖广会馆旁,店堂不大,但吃的全过程很有讲究———您一进门,6盏宫灯为您引路,上边还有华盖、仪扇为您遮风。古装美女向您道一个深深的万福,然后问:“客官,您是吃唐朝呢?还是吃汉朝。”要是吃汉朝,那得搞分餐制,像刘邦、项羽那样各坐一方。点菜时您也得注意点,回锅肉、毛血旺是没有的,这里卖的都是200多年前的古川菜,菜谱上还有很多生僻字。
前天下午,餐馆进行临战检查,蓝勇带着两个博士生来抠细节。服务员清一色美女,穿着鲜艳古装,提着红灯笼站在门口。两位博士生扮演客人,从大门外走进来。6位美女一起行礼,高呼:“久望早降,各位官人入席。”进入包房后,服务员又呼:“贵宾东向坐。”给客人围上食衣。什么是食衣,实际上就是台布,不过是古典造型。
起初客人进门时,服务员双手交叠,行的是执手礼。蓝教授觉得不对劲:“错了!改过来,女性应该行万福礼。”于是改为微微下蹲,低头示意。
包房有唐朝的,有汉朝的。唐朝的是一大圆桌,挂《出巡图》等经典绘画。汉朝的区别可大了,里边摆7张小方桌,如刘邦、项羽那样分开坐。喝汤的不叫勺子,叫兴厶(si);喝酒的不叫杯子,叫尊爵。还得唱古酒歌,这也是蓝教授亲自整理的,和着宫商角徵羽的音调,他示范起来:“幸会的酒,是两等的味,高朋满座两等味,春风满厅堂。”等客人吃得差不多了,服务员还要唱:“蚁等来敬酒,官人来碰杯,喝了这杯幸会酒,下次再来陪。”
什么是蚁等?蓝勇说:“就是‘我等’,古时候,用蚁表示谦称。”
本组稿件由席记者 刘邦云 采写 记者 史宗伟 摄
200年前川菜没有辣椒
蓝勇认为,大家现在吃的川菜只有不到200年历史。清代初期,辣椒从美洲传入重庆,湖广填四川时,大量人口涌入,菜品融合了不同的饮食风格,逐渐形成现在的川菜。而蓝勇现在叫卖的古川菜,主要是200年前的菜,再确切一点,主要是汉朝和唐宋时期的川菜。
蓝勇考证,1500多年前的《华阳国志》记载,汉晋时期重庆地区“好辛香”,虽然没有辣椒,但姜、葱、蒜、茱萸等调料用得多,味道很大。唐朝时期,川食已在各省市有一定影响,味道主要是麻甜风格,和现在的广州菜比较接近。
编辑点评:我们来看看蓝教授端出的菜谱。这些菜价格中等偏上,低的四五十元,高的百多元。
(责任编辑:小微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