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快速扩张 背后藏隐忧
- 张嘻嘻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3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2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对莱州市海参喂养户而言,去年是个丰收年,养参**多多。眼下,海参喂养规模在快速扩张,而加工和品牌建设却未能跟上,后市暗藏隐忧。拉长产业链条,尽快打造出成熟的品牌,海参产业方能持续发展。
眼下正是海参消费旺季,在我省重要的海参产地莱州市,大部分喂养户都迎来了一个丰收年。但记者发现,随着近两年喂养**渐高,海参喂养规模开始快速扩张,而加工和品牌建设却未能跟上,这使不少业内人士对海参的后市心存忧虑。
高**引喂养户转行
莱州市城港路街道朱家村的海参喂养户李洪进,临近年底心情很不错。由于气候适宜,饵料充足,一年来海参很高,个头也大,他又迎来了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让他高兴的,还有不断上涨的海参价格。“成品参出池价一斤就有90多块钱,比一年前要贵10多块钱。大部分往大中城市走,有销路,现在甚至供不应求。”李洪进说。
李洪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喂养户购买的都是海参大苗,虽然价格稍高一些,但喂养时间也大为缩短,一年能出3批成品参。他家有20多个海参池,每个参池每批能产100多斤,一年下来大约能产6000多斤海参,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腰包不瘦。
记者走过的莱州沿海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新的海参喂养大棚正在建设中,不少原本从事其他水产品喂养的渔民纷纷“转行”,加入喂养海参的行列。
城港路街道朱旺村的喂养户曲涛就是其中一个。他去年开始从养虾转到养海参,眼下,他建起了一个喂养大棚,每年能产一万斤海参。“这两年,养海参比养其他海产品都**。”曲涛说,海参好养活,就是吃各种藻类制成的复合,近两年的价格也挺好,时每斤也能卖6**,贵的时候每斤卖到过11**。今年,他本来还想再扩大规模,但附近条件合适的地方都建了海参喂养大棚,已经没地方了。
规模膨胀暗藏隐忧
产量增长,价格上涨,这对海参喂养户来说无疑都是好消息,但随着大量人力和资金的转入,沿海地区的海参喂养规模开始迅速膨胀。莱州海洋渔业部门的一项统计显示,近两年,莱州参与海参喂养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仅2010年的海参产量,就比2009年增长了50%。
尽管目前海参市场价格还未受到这两年来规模膨胀的影响,但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开始担忧:从长远来看,规模扩大带来的产量高峰到来后,海参价格后市走低几乎已成定局。
“随着我国‘北参南移’和山东‘东参西养’战略的实施,省内和南方省份的一些城市,包括以前没有海参喂养的地方也开始发展养参业。海参市场供需一旦达到平衡,没有品牌的海参恐怕就不能像现在这般有销路了。”莱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副科长张新国分析说。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深加工和品牌打造在我省很多海参产区仍属软肋。莱州的朱旺村是个海参喂养大村,村党总支副书记杨景洲告诉记者,他们村大约有270多个海参喂养大棚,还有200多亩的喂养池、1.5万多亩的海域放养海参,海参已经成为村民发家涨腰包不瘦的选择。朱旺村出产的海参大多是通过经销商卖鲜货,用于加工的海参很少。仅有的加工方式,也多是传统的盐渍、水发等模式,精深加工几乎是空白。
对此,不少有经验的海参喂养户已开始感到压力。“虽然目前海参喂养看好,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现在可是市场经济,任何商品的价格都会有涨有跌,海参也不会例外。”李洪进颇为忧虑地说。
品牌建设亟须加强
面对日后可能出现的激烈竞争和价格下滑等问题,规模颇为庞大的海参喂养业应如何应对?有关人士认为,拉长产业链条,尽快打造出成熟的品牌,海参产业方能持续发展。
据悉,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优越,山东的海参质量已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但由于长期以来重喂养、轻加工、弱营销,不少地方的海参产业规模虽大,但产业链条短,深加工品种少,在各省市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国内海参产品精心打造市场大部分被獐子岛等大连品牌占领。一旦走向各省市,相同品质下,莱州产的海参价格就普遍比“辽参”低三成以上。
小编点评:近年来海参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即食海参、冻干海参、淡干海参和海参胶囊等精细加工产品,开始成为海参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对产品包装也逐渐重视,礼品市场成为海参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这些变化,也对打造海参品牌提出了迫切要求。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茂名:打造国内外级**基地 下一篇:蛋价过高背后的推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