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过年为何吃火锅
- 段 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美女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赵海璇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贺先生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沙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齐总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荣荣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薛 3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15241886937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到了清代,乾隆是吃火锅的一位皇帝,几乎“不可一日无此君”。他不用打仗了,四处游山玩水,各地“招待部门”知道他的嗜好,都提前准备好火锅。
乾隆几次举办千叟宴,也以涮肉(包括羊肉、猪肉、鹿肉)火锅慰劳数以千计的“离退休老职工”。仅以乾隆的早膳食单为例(已是简单的了):席菜即为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一品。至于逢年过节,譬如除夕宴,乾隆午膳单上的菜品很过一百二十件,火锅更多。涮羊肉,本来叫野意火锅,据说随清兵人关而传人中原。但非满洲八旗子弟推翻传统。我曾猜测成吉思汗的时代,蒙古人就学会涮羊肉了。
近年来清宫戏热播,每拍摄帝王将相的饮馔,常常只能象征性地布置几副碗筷,镜头一晃而过。没法追求逼真的效果呀。一方面付不起那成本,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代人对帝制时代的宫廷筵席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无从想像。所以清宫戏里,真正的美食缺席。
唉,即使能找到帝后的食单,也找不到能据此“命题作文”的大厨子。某些宫廷菜就这样失传了。
皇帝不仅自己吃饭讲究,还喜欢大宴宾客。千叟筵就挺有代表性的。在中国筵席史上留下了“天下之”的记录:“清代皇帝为各省市上千名老人举办的宫廷筵席,由于参加者人多年长,又是皇帝亲自主持的,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耗资之巨,在古代筵席史上都是罕见的。千叟筵的参加者遍及各省市各地,都由皇帝亲自确定,交有关衙门通知,按路途远近提前启程,路远的甚至得提前两个月晓行夜宿,兼程赴京。”(李登年语)
千叟筵推翻传统者是康熙,他六十大寿时,想与民同乐,又为表示关心众多“离退休老干部”,在三天之内两次开筵,仅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就邀请来近三千位。九年后,再设千叟筵,又有一千多位老人,分满汉两批入席。真正是夕阳更胜一筹好啊。
康熙的创举,又被乾隆刻意模仿。乾隆五十年正月,他为庆贺自己年过七旬又喜得五世元孙,在皇很殿大摆千叟筵,除宝座前的御筵外,共列席八百桌,有三千老人参加。分一等与次等两种。一等为:火锅二个,猪肉片一个,煺羊肉片一个,鹿尾烧鹿肉一盘,煺羊肉乌叉一盘,荤菜四碗,蒸食寿意一盘,炉食寿食一盘,螺蛳盒小菜二个,乌木筋二只,肉丝烫饭。次等则稍逊一筹。
各地老人进京赴宴,吃是次要的,更看重的是荣誉:毕竟是皇帝请客,并亲自接见。是一生中的大节目,其心情有点像作为群众演员,参加当代的**春节联欢晚会。返乡后啼以向邻里吹吹牛了。不管怎么说,清帝以千叟筵表示对老年人的关心,是没错的。哪怕只是做做秀,也难能可贵。在这方面,清帝算大方的。
仅以乾隆的早膳食单为例(已是简单的了):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一品,酒炖肉炖豆腐一品,清蒸鸭子烀猪肉鹿尾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一品,舒妃、颖妃、愉妃、豫妃、进菜四品,饽饽二品,珐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珐琅银碟小菜四品,随送面一品,老米水膳一品。另外还有额食四桌:二号黄碗菜四品、羊肉丝一品、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饽饽十五品一桌;盘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这还只是皇帝的早饭(便餐),菜品即达五十三种。晚饭,又增加到七十五种。
小编点评:至于逢年过节,譬如除夕宴,乾隆午膳单上的菜品很过一百二十件。哪像供应一个人吃喝的?皇帝长着多大的嘴、多大的肚子?估计许多菜肴,只是蜻蜓点水般尝一筷子。还有些纯粹作为摆设,用来“喂”一“喂”皇帝的眼睛。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宏记粥底火锅演绎美味 下一篇:冬季火锅大比拼哪些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