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主义之一:感性化消费
- 张志龙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健龙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吴奶奶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段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小姐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款式重于质量,我喜欢,我选择
“我不会傻到为了一个商标去浪费血汗钱。”江南说。
26岁的江南是外企职员,是公司里出名的“血拼族”,她说这句话是针对她母亲对她的评价:工资左手进右手出,全穿身上了。
确实,江南的衣柜里,并不全是,也有大量从小店淘来的,“惟一标准就是‘喜欢’。”江南说。
“像这件风衣1500多元,因为非常喜欢也就买下了。”80后梁静也这样说,有些衣饰来自小店,虽然做工和品质都逊色许多,但只要喜欢,她都会出手。
“我属于冲动购物型,会不定期,不定量购买。”1985年出生的方蔚比较青睐ONLY、艾格,每月至少需300-800元,遇到喜爱的衣服也许会一下子花上千元。
80后来了,情感消费也来了。对产品“情感满足”的重视,在他们眼里已胜过产品的“功能价值”。“‘爽’重要。”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林姿含说。
其实已有调查表明,虽然“自己确实需要的产品”占了位(21.5%),但“喜欢的”却以19.5%的比率紧随其后。80后只要“我喜欢”,其他无关紧要。
“我们上一代人,质量支持是重要的,但对于80后来说,可能品牌文化或它所代表的品位,以及潮流会更重要。”李晖说。
也正是如此,2003年,麦当劳将“常常欢笑,尝尝麦当劳”的家庭主题,变为“我就喜欢”的广告新诉求,将营销重点从过去的小孩及家庭集中到富有活力的年轻一代。
“80后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产品外观对他们刺激强于内容刺激。”有导师认为,80后正创新中国进入“感性消费时代”。
而在对80后和他们父母“买东西时看中的因素”调查中发现,80后们更看中款式,占49.1%,父母更看中质量,占57.9%。
显然,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越来越低了,购买频率也越来越高了。
根据对年龄在19-25岁学生的调查显示,30%男生买服装频率是每月一次或两三次,56%男生每两三个月会购买一次;女生服饰消费更频繁,70%的女生每月购买一次或两三次,28%的女生每两三个月购买一次。
“只要买到了新的衣服,我会当场就穿上,让销售人员包起来把旧的带走。东西买来就是用的,有了新的自然感觉新鲜。有时候买衣服也不是很贵,就是为了多换换,图个新鲜和款式。”吴静说。
由此,企业先要在产品款式和外观设计上下功夫。
苹果公司也正是由于在产业设计上的特色,尤其是注重产品颜色设计,使得iPod音乐播放器取得了巨大成功。
“现在2000元左右婚纱比较销量节节高,尽管这个价位质量一般,但因款式多样成为80后选择的热点。”广州芝柏婚纱市场策划部人员周全斌说,甚至有人选择黑色等婚纱,观念前卫而新潮。
“消费者懂得如何去消费的时代开始了,”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说,我们需要以快速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为此,美特斯邦威拥有一支130多人的自主研发团队,每年推出7000多款产品。从设计到上架的周期只有50天。
麦考林定位90后的新品牌正式上线,“款式多、更新快的服装产品,能更好满足90后的消费热情。”
同样,七格格TOP潮店拥有一支“15位年轻设计师+1位专职搭配师”的团队,每月少推出100-150个新款,支持店铺内货品不少于500款。
而每次上新款后,七格格先会将新款设计图上传到网店店铺上。比如准备上80款新装,会设计出200多款新款,让网友们投票评选,并在QQ群中讨论,终选出大家普遍喜欢的款式进行修改。反复几个回合,上架。
这完全颠覆了设计师创新时尚潮流的传统模式。消费者开始真正决定款式走向,而不仅仅由设计师来决定流行和款式。
其实,要适应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不仅仅是款式的创新,还需要产品中体现出80后、90后所热衷的文化。
2007年夏天,27岁的李宁设计师周小凡似乎怎么也抓不住年轻消费者的思绪。
于是他和同事天天趴在网上结识年轻朋友。一个偶然机会,他在天涯、猫扑等网站上看到了“囧”。
“囧”原意“光明”,却因为字形缘故,被赋予了郁闷、尴尬的含义。他突然感觉到,年轻一代在盛世中国会有怀才不遇的状态。
于是一个月后,色彩鲜艳的囧鞋设计图问世了。结果一上市便销售一空。
周小凡找到了一种情绪的引爆点。
但是,李宁品牌的运气并不总是那么好,随着80年代记忆的远去,李宁这个名字所感召的一代消费者亦逐渐步入中年。
于是,为了吸引80后、90后,李宁进行了换标。
但是,换标后的李宁,产品没有多大改观。而企业转型不仅是口号的转变,是运营系统的革新。
耐克和阿迪达斯是以“专职运动”著称的,款式上比较肥大、宽敞,色彩也相对黯淡。KAPPA没有盲目跟随,故意把产品设计成“紧身”、“性感”和“色彩斑斓”,开创了“时尚运动”。
然而有导师分析,李宁在品牌创建期,却没有与耐克、阿迪达斯进行有效区分,在产品设计层面与他们雷同,“把LOGO去掉了,可能看不出谁是谁的产品”。
李宁应该借用这次“变脸”契机,把核心工作放在品牌战略的“变革”上,与耐克、KAPPA进行有效区分,从而演绎品牌精神。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就需要用品牌内涵来感化消费者。
比如:安踏运动鞋的“我选择、我喜欢”口号与青年人的很限运动结合起来,耐克则传播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这些品牌都是在试图打造张扬个性、凸现自我生活方式。做不到这一点,80后很难对品牌形成偏好。
但是,“过去搞个概念,消费者就能接受,但现在再这样做就很难了,”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说,现在消费者有自己的感受表达。
“当品牌不能充分表达,或者品牌不被周围群体广泛接受时,自然会被抛弃。”搜狗市场部贵族享受经理张隽说,要么有产品,要么在品牌和用户间保留默契。
其实,80后往往注重品牌精神,同时希望形式与细节的新变化。
这也包括商业。
比如,商家打出“限量购买、存货有限、机不可失”的宣传语,他们陷入冲动化购买氛围。
其实,在冲动性购买的外表下,包裹着更为重要的个性内核
小编点评:新消费主义之一:感性化消费
(责任编辑:骞来)
上一篇:四季青服装市场开始甩货 下一篇:新消费主义之二:小众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