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餐饮管理社会化模式
- 李宁 4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嘻嘻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期望值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陈总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张志龙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郑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先生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史金升 3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钟敏君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焦启禹 2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娜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餐饮,餐饮是重要的后勤保护。高校的安定团结、风气的形成、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等都与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餐饮服务的社会化程度和社会化模式值得关注和探讨。
剑桥学院食堂图
一、目前高校食堂经营和管理模式
1、社会招标,个体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向社会招标,发包学校食堂。这种模式在改革之初是较多的高校采用的改革尝试,但这种方式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谁交承包费用高,就让谁中标承包食堂,学校根本没有去考察中标者的经营资质、经营能力,只想省了经营的烦恼,坐收渔利,以包代管,结果损害了学生的利益,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2、自主经营,自我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反映了学校行业实力品牌对学校后勤社会化的认识不足,自我封闭,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经营权,贪求“权利”。其危害是经营,缺乏竞争,只求自我利益,不谋学生利益,服务质量不高,安全隐患较多。还有的学校虽然跨出了社会化经营的步,但由于改革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将发包承包商经营的食堂到期回收,对餐饮社会化改革或观望等待、或只求安稳、或归于失败,自己成立餐饮服务公司,自主经营,全盘包揽,后勤社会化改革趋于停滞。
3、集团化与餐饮连锁。有些**高校后勤,社会化运作比较成熟,成立了后勤集团,如浙江大学后勤集团、上海新世纪餐饮公司等融投资、经营、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多行业、多领域、跨地区的现代高校后勤产业集团。其改革过程就是高校后勤现代化、专职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过程,其模式和机制符合学校实际的内部管理体制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顺利实现了从校内市场向校外市场的战略扩张,逐步由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产业向现代后勤服务产业过渡。
4、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在公开竞标的基础上,注重审核投标方的资金能力、资质信誉、经营管理水平等。同时,在审核多家餐饮公司的基础上选择二、三家,打破一家独营的垄断局面,使他们在公开、公平、公正中竞争,让师生、经营者和学校三者都能从中受益。
二、上海建桥学院餐饮管理模式
上海建桥学院后勤管理是由上海建桥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承担的,其社会化模式与上面所谈的后两种模式类似,可以说是揉和了这两种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1、行政关系上。公司与学院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二者均为建桥集团旗下“成员”,因此,在管理模式上集团是母体,学院与教育服务公司为子体。公司与学校的财务管理纳入集团财务统管,避免了因财务问题、服务范围问题等而产生不必要的矛盾。这样,学校一心一意抓教学,后勤一心一意为教学提供服务与保护,二者和谐统一。这是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体现教育特性和市场化特点的模式。公司与引进的两家餐饮公司(上海新世纪餐饮集团、上海财大优乐餐饮公司)也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合作的关系。
2、经营者的选择上。学院有三个学生餐厅,都是经过公司招标,择优评定,集团认可而引进的。上海新世纪餐饮集团、上海财大优乐餐饮公司这两个承包单位均为上海高校后勤系统的企业,不仅专职水平高,而且有教育背景,懂得教育规律,从业人员的素质及健康状况择优选定,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他们不追求利益化,突出学校食堂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因此,饭菜价格比较公道,学生、家长没有什么大的意见,维护了学校的稳定。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豫菜真国色 香飘进万家 下一篇:陈清华创三明治品牌创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