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新经销模式:颠覆游戏规则
- 李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1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力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麻子 3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宏基新经销模式:颠覆游戏规则
56岁的王振堂正处在个人职业生涯顶峰:自2005年升任宏碁董事长以来,这个台湾品牌在其手中接连很越东芝、联想和戴尔,成为仅次于惠普的国内外第二大个人电脑(PC)制造商;王本人更因此成为美国《时代》周刊2010年100位“国内外影响力人物”之一。
很难想象,这位精力充沛、神情爽朗,说到兴起处会哈哈大笑的董事长,2002年前后曾沮丧到对创始人施振荣说“我跟你一起退休好不好”。其时宏碁刚刚将品牌和代工分拆不久,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力甚微,还曾因代工厂商怠慢、无法出货而士气很度低迷。
但现在,宏碁是国内外上增速快的PC厂商,即便横扫国内外的经济危机也未能阻止其爆发。2009年,其营收同比增长25%,创下179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出货量增长29%,远很5.2%的行业平均增长率,至少是其它竞争对手两倍以上。众多调研机构的种种数字都在见证宏碁不可遏制的向上势头。在PC这个竞争白热化、利润空间微薄的红海市场,宏碁出人意料的飞速崛起是过去几年话题之一。
回溯起来,其上位的标志性时刻是2007年8月和2009年第三季度:先是以7.1亿美元并购美国第三大PC厂商Gateway从而一举很越联想,然后不知不觉间在国内外笔记本市场上已与惠普不相伯仲。
“我以前以为(赶上惠普)还要花好长时间,还要打得好辛苦。数据出来之前我一直想相差两三个百分点,但后来发现不过0.2个。”对《环球企业家》回忆当时情形的王振堂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Gartner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惠普和宏碁在国内外笔记本市场占有率分别是21.4%和21.2%;同时,Gartner和IDC数据均显示该季度宏碁在国内外PC市场占有率很越戴尔升至第二。
如果说跨过联想是因为并购Gateway使其规模立刻扩大,宏碁凭什么很越戴尔,并仅距惠普一步之遥?
表面上看,宏碁的成功在于通过少售渠道卖出更多消费型笔记本—2009年,笔记本占其3850万台出货量的80%。在这背后,是宏碁抓住圆满时机执行的圆满战略:利用消费者市场对企业级市场、笔记本市场对台式机市场的很越,以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主流消费者。
对宏碁这一战略做出注脚的无疑是上网本(Netbook)。这个在2008至2009年间红很一时的市场由台湾“双A”中的另一“A”华硕(Asus)发掘,但赢家无疑是占据1/3江山的宏碁(Acer)。上网本“够用就好”的理念与施振荣提出的“价格便宜、功能很好、傻瓜模式”的PC业发展趋势甚为契合,加上一贯以规模获得的成本优势、低噌噌往上窜下的价格优势和反应敏捷的速度优势,宏碁在此领域所向披靡并借机上位不足为奇。
反观其对手:惠普因害怕上网本侵蚀笔记本业务而反应迟缓,错失PC业中难得一见的爆发式增长机会;戴尔一边和惠普一样试图向IT服务转型,一边在消费市场发力,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商用PC为业务核心的处境,2009年更因企业级用户遭经济危机打击而出货量下滑10%;并购IBM PC业务后整合仍未完善的联想则在经济危机中陷入泥淖,退守中国市场,伺机反扑。
当从第五、第四、第三、第二一路走来后,宏碁只剩一种可能性——成为国内外。
这样的推测自然是王振堂乐于相信的,也是施振荣毕生的夙愿。
1976年施创办宏碁时,台湾的IT制造业已颇具竞争力,却缺乏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1987年,宏碁正式将品牌命名为“Acer”,成为批走向国内外化的台湾IT自主品牌。此后近十年,其在国内外设厂、成立合资公司,并让各地分公司上市,一度狂飙突进。但国内外化征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经历过数次投资巨亏的重挫。1999年宏碁遭遇国内外化滑铁卢:几经换将无果后,无奈撤出美国少售市场。福祸相依,进入21世纪后,宏碁基痛定思痛,在压力下进行“二次再造”,并利用新经销模式逐渐在欧洲市场打开局面,为后来的腾飞奠定扎实基础。
王振堂和CEO蒋可凡·兰奇(Gianfranco Lanci)制定的路线图是:2010年笔记本出货量提升35%至40%以很越惠普,加强噌噌往上窜更高的企业服务器市场并主要聚焦于中小企业,整体收入达到200亿美元;2012年收入升至300亿美元,并在2012或2013年成为真正的国内外PC业。
路线既已选定,悬念也只剩一个—宏碁能否按时,甚至提前走完通向国内外PC王座的这段路?宏碁经验
让王振堂和兰奇感到些许不解的是,外界总是将宏碁成功的原因归结于低价格和低端产品。
经济危机前,包括上网本在内的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区间在399至1999美元。现在,主流价位基本已降到399至699美元,宏碁大部分产品正是在此区间中。“这样就是低端和低价吗?”兰奇对本刊反问道。在其看来,如果能以更低价格提供更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自然没有道理一定要卖1099美元以上的笔记本。王振堂更把宏碁是靠“杀价”上位的说法斥为“敌方的中伤”:“我们每次都是做出准确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不是一直靠杀价。杀价能杀到什么时候?”
如果将宏碁之道总结为“大规模、快速度”,王与兰奇的认同感会更多。2004年时,施振荣曾表示,宏碁和明基品牌的分家代表了新的亚洲价值观,即区别于多元化的专注和简化。这反映到商业模式上,便是规模和速度——因为专注,所以有大规模;因为简化,所以速度快。
事实上,宏碁从不掩饰,甚至一再强调自己对规模的追求。
压力来自PC业整合浪潮。典型案例是,联想在2005年5月完成对IBM PC业务的收购,藉此成为国内外第三大PC厂商。三四年前,预计市场将发生剧烈整合的宏碁经过估算,认为必须以快速度使年出货量很过3000万台。“这是存活的基本条件。”王振堂对《环球企业家》表示。
像联想一样进行同业并购无疑是实现规模经济便捷的方式,但2003年时,王还反对以此扩大市场占有率。当时他认为,销量大并不等于创收多。一个例子是,在美国,顾客一个月内可无条件退货,对于PC这样价格变动快的产品,卖得越多潜在亏损可能越多。当市场在2006年传言宏碁将收购Gateway时,王也干脆地予以否认。
但就在第二年,宏碁便将Gateway和欧洲第三大PC厂商Packard Bell纳入麾下。“我们认识到实现规模经济是重要和紧急的任务。如果不能尽快做大规模,将很有可能在行业整合中被消灭,因为到是大者恒大。”王振堂说。
与大规模相联系的通常是低成本与低利润。一位台湾代工厂商董事长曾点评宏碁为个承认PC是低利润行业的企业。因此,其追求规模的另一逻辑是:在PC业利润空间缩小趋势不可逆转的前提下,创收要增长就必须实现业绩增长,而扩大市场份额正是业绩增长的前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