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牌选择“被收购”
- 蔡文丽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1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蔡文丽 3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胡先生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小艺 1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3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1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璠 2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昀键 1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先生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咨询加盟事宜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3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国内化妆品存在危机,不断消失的品牌。项立帆认为,品牌选择“被收购”,主要是由于品牌在终端市场遭受不平等待遇,生存空间狭小,看不到未来。
品牌自乱阵脚
而外资收购品牌,显然是看中了品牌成熟的大众品牌形象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在这一环境下,不少化妆品品牌还在搞内斗,一味搞价格战,不注重研发、技术上的投入,更不注重品牌建设,甚至甘愿做洋品牌的代工,收取廉价的加工和组装费,在整个产业链中只能吃价值端的部分,而精心打造部分被洋品牌吃下,使得化妆品企业更是步步走向弱势。
**公司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品牌之所以不断倒下,多是由于上述原因。一旦“狼来了”,则毫无抵御之力。“而且把市场搞乱了”。
“化妆品行业一直是我们传统的产业,与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应该是刺激内需的一个重要的市场,增量空间也非常大,面对化妆品洋品牌的冲击,企业要挺起腰杆,注重技术投入,注重品牌建设,不能把这一块硕大的蛋糕拱手让人。”阮华君表示。
阮华君认为,中国的不少产业,之所以被外资控制,就是因为标准是人家制定的,本土企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他举例说,国内化妆品一些细分领域,缺乏统一标准。以珍珠粉化妆品为例,由于行业缺乏标准,导致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影响了中国珍珠化妆品的整体竞争力。
小编点评
“未来之争,还是标准之争。”项立帆表示。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会在行业竞争中率先突围。“所以化妆品企业,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千万不能再短视下去。”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危机不断消失的化妆品牌 下一篇:化妆品面临危机如何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