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面临危机如何突围
- 胡先生 2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杨小艺 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先生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城 1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旭豪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黑皮 1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小五 3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璠 4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余昀键 4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孙先生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咨询加盟事宜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6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霸澹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小魏 27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 4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
面对洋品牌的日益紧逼,品牌难道只有步步后退,甚至从市场上消失的命运?据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的统计,2009年,我国化妆品工业销售额达1400多亿元,一举成为国内外的新兴市场。但这个庞大的市场,似乎与大多数企业无缘。
以刚刚被收购的丁家宜为例,丁家宜的产品涉及洗面奶、防晒霜、面膜等多个领域,品类比较分散,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日化行业很难站得住脚;尤其是现在很多日化企业做大后,面对外资的竞争,都变得很难做下去。
“从整体上来看,洋品牌确实来势汹汹,也的确对不少品牌造成了巨大影响。”阮华君坦言,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就可以无所作为。“在中国做企业,很多领域市场空间是巨大的,重要的还是要专注。”
但有所作为又谈何容易!
“从一开始,公司就花了很大的精力在研发领域,刚开始做得确实很辛苦。”据阮华君介绍,每年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到销售额的6%-8%,而一般界定高科技企业的标准之一就是研发费用占销售的比例不低于3%。
上药公司有关负责人则透露,中国化妆品企业实际上有着外资企业所没有的优势,比如对中国本土市场的深透了解,对国人消费习惯的熟稔等等。
如今,长生鸟正与上药、**这些有着丰厚底蕴的特色品牌一起,毅然举起品牌这面大旗,直面洋品牌的进入。
“洋品牌在中国开拓市场,基本上是靠广告砸出市场空间。国内一些化妆品企业没有掌握这个规则,也用广告的方式与洋品牌硬碰硬。所以,一碰就死。”**负责人表示,品牌更懂中国人的消费心理,在洋品牌面前不能自乱阵脚,而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了解,找到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方能在洋品牌的挤压中实现突围。
小编点评
上药和**,则凭着强大的资本,在地面上直接与洋品牌展开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生鸟则借助电子商务(占其总销售收入的70%以上),不仅在珍珠粉化妆品行业稳居国内市场,而且还相继成功进入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并率先出口欧洲。
(责任编辑:佳佳)
上一篇:化妆品牌选择“被收购” 下一篇:美容院 美人先要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