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和:沙县小吃更精致
- 张先生 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石富生 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韩云 8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2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4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2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宗凯昊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姜林宝 13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王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19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李国栋 31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刘力 40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25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 黄集 14分钟 前刚留言咨询
导读:跌了只能吃“沙县”,口袋瘪了就去吃拌面扁肉,这是消费者对传统沙县小吃街边店的印象。但现在一切正在改变,沙县小吃也能做得精致吗?
一年多前,一个满怀梦想的70后沙县农家子弟创建了。这个新派沙县小吃的远大志向是:做更好的沙县小吃,连锁化品牌经营,推动发扬小吃美食文化。
老妈的拌面扁肉,获沙县名
“这是沙县小吃吗?”
西式快餐的设计风格,装修亮堂,整体的点餐台,精致的菜品招贴画,店员戴帽子、着整体服装。路人纷纷侧目,心中直起疑惑。
的福州白马路斗池店就在公交车站背后,路人很容易就发现了。二十来平方米大小的空间,类似西餐厅的卡座设计倒也颇为用心,不像以往传统小店里的那种桌椅,小孩子坐下来根本够不着桌子。
创始人张万和是1975年出生的地道沙县人。他的母亲是沙县早的一批小吃经营者,早在1988年就在国道附近开店。由于张万和的母亲手艺很好,做出来的扁肉、拌面等小吃味道特别好,还在当地小吃比赛中得过名,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人。205国道往南平一带,过路车就算再赶时间,也要停下来吃一顿,然后打包好几份带走,甚至有很多南平那边的人鼓动他们家去南平开店。
“那时的观念是不想离开老家,加上父亲在银行工作,又是老共产党员,一辈子清高,就没出去。”在母亲带动下,张万和的家族都开始做沙县小吃。小小年纪的他,放学回家,兄弟几个都在店里帮忙,寒暑假更是整天跟着帮手。
1996年,张万和从集美大学财经专职毕业,起先是循规蹈矩地上班,做了几年财务。然后在2000年7月26日来到福州,开始餐饮创业。他开了一家大型酒楼,有几百平方米,不料没做多久就关张了。
“太早做,没有创业经验,摊子一下子铺得太大;对酒楼的理解不透彻,想法不成熟。”回过头来看,张万和觉得也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算是非常好的沉淀。
2003年,张万和开了一家沙县小吃,是社区门店。他的心态慢慢收回,走小而精路线,特别注重工艺这块。店面经营情况不错,后面转给亲戚去做。随后,他从事过其他行业,但对小吃一直割舍不下。他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不能做大做强沙县小吃。
2006年,张万和来到广州,接受一个亲戚的店。用他的话说,用3年的时间,开一家传统的沙县小吃店。广州是一个餐饮业非常发达的城市,3年积累,于他非常重要。
那段时间,张万和完全用传统的做法经营沙县小吃,工作得很辛苦,每天都是13到15个小时。他还要研究产品,利用休息时间跑市场。对像、真功夫这样的连锁中餐,他详加观察和研究。“三天两头跑过去看,去研究,去找店长聊天,很有收获。”张万和也看广式的茶点、炖品,他觉得广东人对美食的精细化操作,对开阔视野有很大帮助。
酱油用海天,食用油用大满贯,“沙县”也想精致化
张万和开始考虑转型。
他在福州委托专职人才做市场调研,针对沙县小吃拟定详尽的问卷,包括喜欢沙县小吃的哪些产品,满意度,包括价位、对改变的接受度等。他随后在人流密集的五一广场、东街口,以及一些大型居民社区展开调研。
2009年8月底,张万和回福州,9月就启动了新店的筹备工作。他一直看好沙县小吃的前景,“福州的沙县小吃峰时有三四千家,后来逐渐减少,原因是没有注意品质,价格始终提不了,成本高得没办法接受。”他坚持认为,做餐饮品质是位的,如果一味求低价,还坚持“一元进店”,在成本上升的当下**无利可图。
定下“”这个名字颇有深意:一是用“淳”代表纯正、淳朴,做原汁原味的小吃;“味”字一目了然,意指餐饮企业的属性;“百”是希望做百年老店,做大做强品牌,“早想用‘淳百年’,又觉得不突出,换了”。
“每种美食都需要一张名片,沙县小吃也要有自己的LOGO。”张万和说,把“做更好的沙县小吃”印在了他所有的东西上,就像书画的落款签章一样,“这对自己和同事是一种激励”。
(责任编辑:丿丨丨)
上一篇:蔡祖明:磨豆腐,磨出5个亿 下一篇:王顺海:杀回鱼火锅市场